兵自然資電〔2021〕16號
各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為落實2021年全國和兵團自然資源工作會議部署,客觀反映兵團產業園節約集約用地狀況,全面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按照自然資源部統一要求,開展兵團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暨2021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全面評價工作?,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包括:
(一)第一類產業園?!吨袊_發區審核目錄公告》(2018年版)內的各類開發區。
(二)第二類產業園。除第一類產業園外,由師市、團場批準設立,以產業發展為主導,具有穩定的管理機構和明確的空間范圍,辦理過農用地轉用等用地手續的各類產業園。
(三)第三類產業園。兵團2020年開發區整合后的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
本次調查評價時點統一為2020年12月31日。第一類產業園按照批準范圍和實際管理范圍兩種口徑開展調查,第二類產業園(師市、團場批準)以實際管理范圍為準開展調查,第三類產業園按照兵團自然資源局核定后的四至范圍開展調查。
二、主要工作任務
請各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依據工作方案(見附件)有序組織開展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并對調查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分析。主要工作包括:
(一)第一類產業園。開展用地狀況、供地狀況、用地效益及管理績效調查,按照全面評價要求,完成開發區批準范圍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等工作。
(二)第二類產業園。全面搜集有關園區信息,開展用地狀況、供地狀況、用地效益及管理績效調查,并對園區用地狀況進行分析。
(三)第三類產業園。全面搜集整理整合后的園區信息,開展基本信息、用地狀況、社會經濟狀況、建筑工程數據調查,完成附件2、附件3的信息填報。
三、調整優化內容
為確保真實反映產業園用地狀況,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暨2021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全面評價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等基礎數據,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對調查評價范圍、工作任務和待建地調查等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主要包括:
(一)完善調查評價范圍。為準確掌握產業園土地集約利用狀況,全面覆蓋各類產業園。除開發區批準范圍外,將實際管理范圍納入調查評價。
(二)調整調查評價任務。第一類產業園批準范圍參照全面評價要求完成土地利用狀況調查、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等工作,形成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數據庫。第二類產業園區參照監測統計要求,重點對其土地利用、利用效益有關指標和數據進行調查,并對園區用地狀況進行分析。第三類產業園區參照全面評價和監測統計要求,重點對基礎信息、土地利用、經濟狀況、建筑工程狀況進行調查,完成附件2、附件3的信息填報。
各類園區均不再開展典型企業調查和潛力評價。
四、成果要求
請各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于2021年4月1日前提交國家級開發區批準范圍坐標文件。8月1日前按照方案要求向兵團自然資源局提交第一類產業園全面評價成果、第二類園區調查監測成果、第三類園區基礎數據調查表。
各師要充分應用調查評價成果,研究其在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改革、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開發區動態管理等方面應用的具體措施,同時積極探索將調查評價成果與年度建設用地計劃安排、土地成片開發等相接的工作機制等。
五、工作組織
兵團自然資源局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處負責兵團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的具體部署,組織開展兵團范圍內調查評價工作。兵團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為兵團工作組織實施單位,組織指導各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實施調查評價工作,負責調查評價工作的技術指導與基礎數據的審核、整理、匯總分析及必要的調查評價等工作。
各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確定技術單位開展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暨2021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全面評價工作。
六、經費安排
各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主動向師市匯報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暨2021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全面評價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暨2021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全面評價有關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辦函〔2021〕152號)中,“調查、評價、數據審核與匯總等經費由各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籌安排。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開展調查評價工作時,不得向產業園收取任何費用”的要求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自然資源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0〕19號)等文件要求,編制各師市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暨2021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全面評價預算方案,列入師市年度預算。于2021年3月底前確定各師技術單位,并將相關信息報兵團自然資源局所有者權益處和兵團土地整理儲備中心。
附件:《兵團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暨2021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全面評價總體方案》
聯系人及電話:樊 勇 0991-2313317
仝一休 0991-2833896
兵團自然資源局
2021年2月8日
附件:
兵團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暨2021年度
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全面評價總體方案
為摸清兵團各類產業園區用地情況,同時保障2021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全面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依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規程(2014年度試行)》(以下簡稱《規程》)、《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數據庫標準(2014年度試行)》、《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制圖規范(2014年度試行)》(以下簡稱《制圖規范》)等,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落實節約優先戰略,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為指導,開展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全面評價工作,同時對師市、團場批準的產業園進行調查,了解產業園數量、類型和范圍,摸清產業園用地狀況。為加強產業園用地精細化管理,促進產業園土地集約利用等提供數據支撐。
二、工作原則
為保障工作有序、高效開展,提高成果規范性和實用性,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本次調查評價對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全面評價和產業園調查兩項工作進行整體部署,統籌開展。
(二)延續性原則
本次調查評價延續開發區集約利用評價的主要技術要求,以保證數據口徑一致性,實現評價成果的可比性。
(三)全面性原則
本次調查評價涵蓋三類產業園,包括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其他由師市、團場批準的各類園區,以及兵團2020年整合后的園區范圍。其中,開發區范圍包括批準范圍和實際管理范圍。
(四)層次性原則
本次調查評價以開發區為重點,根據各類產業園對象的不同,有側重、分層次設置調查內容,采用區別化的調查評價方法。
(五)綜合性原則
本次調查評價充分采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成果及規劃、土地供應等管理數據,綜合進行產業園信息的采錄和用地狀況調查,保證數據真實可靠。
三、總體要求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評價的對象有兩類,包括:
1. 第一類產業園:《中國開發區審核目錄公告》(2018年版)內的各類開發區。(附件6)。
2. 第二類產業園:除第一類產業園外,由師市、團場批準設立,以產業發展為主導,具有穩定的管理機構和明確的空間范圍,辦理過農用地轉用等用地手續的各類產業園。
3. 第三類產業園:兵團2020年開發區整合后的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附件7)
各類旅游度假區和農業類園區暫不納入此次調查范圍。
(二)工作內容
(1)第一類產業園:開展用地狀況、供地狀況、用地效益及管理績效調查,按照全面評價要求,完成開發區批準范圍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等工作。
(2)第二類產業園:全面搜集有關園區信息,開展用地狀況、供地狀況、用地效益及管理績效調查,并對園區用地狀況進行分析。
(3)第三類產業園:全面搜集整理整合后的園區信息,開展基本信息、用地狀況、社會經濟狀況、建筑工程數據調查,完成附件2、附件3的信息填報。
(三)調查時點
本次調查評價時點統一為2020年12月31日。
(四)相關技術約定
1.為保證評價工作的整體性和連續性,本次調查評價應充分利用2018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全面評價成果,并參考2019年度、2020年度監測統計成果數據。
2.在數據獲取上,應盡可能采用官方口徑和有可靠來源的數據,或根據實地調查確定。各類數據應與園區調查范圍相對應。
3.除特殊說明外,本方案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用地分類與定義、指標內涵以及各類數據的口徑、來源、處理方式、計量單位等與《規程》一致。
四、產業園名錄整理
建立產業園區名錄是開展產業園用地情況總調查的基礎。請各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參與開展產業園基本信息收集工作。在此基礎上按照附件1的要求填寫表格,形成產業園名錄。
第一類產業園應以《公告目錄》為依據,包含《公告目錄》中的5個國家級和16個省級開發區。
第二類產業園應全面綜合師市及相關部門、團場的園區設立情況,根據有關文件或會議紀要落實產業園的基本信息。既包含師市和師市部門設立的園區,也包含團場設立的園區。
第三類產業園應以兵團2020年開發區整合后的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批準名稱為主。
五、工作準備
(一)工作表格
根據調查評價工作需要準備相關工作表格,用于填寫相關的調查信息,詳見附件。
(二)其他相關資料和數據
準備已有的調查成果和管理數據,包括各類報告、圖件、文件、空間數據庫等。如開發區全面評價和監測統計成果、地籍調查、規劃、土地供地、三調數據、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土地利用狀況的統計年報或報表、經濟社會普查資料等。
(三)調查底圖
調查底圖采用接近調查時點的最新高分辨率航攝或衛星正射影像圖為底圖,疊加調查范圍相關的行政界線、開發區邊界、地籍宗地、規劃、供地、三調地類等空間數據。比例尺以外業現場調查時便于攜帶,又可清晰識別土地利用狀況為宜。
六、產業園范圍確定
第一類產業園調查范圍包括批準范圍和實際管理范圍。批準范圍為《公告目錄》明確的,由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界線圍合的四至范圍;實際管理范圍為產業園行使實際管理權限的范圍,包括所在地方政府部門明確的代管范圍,以及內設、代管或掛靠的各類以“園中園”形式存在的二級園。實際管理范圍應有文件、會議紀要等材料支持。四至范圍確定后在調查底圖上標注,并數字化批準范圍和實際管理范圍形成矢量邊界文件。四至邊界沒有變化的,可直接使用上一次全面評價的矢量邊界。
第二類產業園以各級政府認可的實際管理范圍為準。實際管理范圍應有文件、會議紀要等材料支持。四至范圍確定后在調查底圖上標注,并數字化形成矢量邊界文件。
第三類產業園以園區整合后,兵團下達的批準面積為主,實際管理范圍以勘測面積為主,批準面積應有批復文件等證明材料支持。四至范圍確定后在調查底圖上標注,并數字化批準范圍和實際管理范圍形成矢量邊界文件。
各類產業園空間范圍可以重疊。第一類產業園因擴區、核減等原因與原評價范圍界線發生變化的,或《公告目錄》發布后新設立的開發區,應予以說明并提供相關審批文件。第二類產業園范圍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和說明。第三類產業園范圍應提供四至坐標、相應證明材料和說明。
七、土地利用狀況調查
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包括用地狀況調查、供地狀況調查、用地效益調查、閑置土地調查和待建地調查。應充分參照已有地籍、調查、供地、開發區統計報表等資料成果和遙感影像,攜帶調查底圖進行實地調查和收集。調查完成后,在資料整理和數據校核的基礎上,填寫相關表格,開展數據庫建設。
(一)用地狀況調查
第一類產業園按照批準范圍參照三調成果和規劃圖件,按照《規程》土地利用狀況分類和調查要求,細化調查各類已建成、未建成和不可建設土地,并分別填寫附件2。
第一類產業園實際管理范圍、第二類產業園調查并填寫附件3中相關信息。
第三類產業園按批準范圍參照三調成果和規劃圖件,按照《規程》土地利用狀況分類和調查要求,細化調查各類已建成、未建成和不可建設土地,填寫附件2,實際管理范圍填寫附件3中的相關信息。
(二)供地狀況調查
第一類產業園按照批準范圍根據供地管理有關資料,按《規程》要求細化調查已供應國有建設用地、尚可供應土地和不可供應土地,并分別填寫附件2。
第一類產業園實際管理范圍、第二類產業園調查并填寫附件3中相關信息。
第三類產業園按批準范圍根據供地管理有關資料,按《規程》要求細化調查已供應國有建設用地、尚可供應土地和不可供應土地,填寫附件2,實際管理范圍填寫附件3中的相關信息。
(三)用地效益調查
收集各類產業園相關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報告、報表、數據匯編、年鑒等資料,以及園區管委會或街道社區統計數據。
第一類產業園按照批準范圍填寫附件2。
第一類產業園實際管理范圍、第二類產業園填寫附件3。
第三類產業園按批準范圍填寫附件2,按實際管理范圍填寫附件3。
經濟、人口等數據應與調查范圍相對應,不對應的需按照《規程》的相關要求進行數據剝離。其中,二三產業稅收總額與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對應,工業(物流)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工業(物流)企業總收入、工業(物流)企業稅收總額與調查范圍內工礦倉儲用地對應。
數據應從來源、口徑、處理方式、年度變化等方面進行校核,根據數據間的邏輯關系和變化程度,分析判斷各項基礎數據是否存在異常。存在異常的數據經核實無誤后方可填報,并進行說明。
(四)閑置土地調查
對產業園內閑置土地情況開展調查。閑置土地面積原則上來源于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
第一類產業園按照批準范圍填寫附件2。
第一類產業園實際管理范圍、第二類產業園填寫附件3。
第三類產業園按批準范圍填寫附件2,按實際管理范圍填寫附件3。
(五)待建地調查
僅針對第一類產業園按照批準范圍開展,國家級開發區批準范圍內的待建地調查核實工作由部規劃院在上年度待建地圖斑基礎上統一提取,對原有待建地圖斑建設情況進行動態監測;省級開發區批準范圍內的待建地調查核實工作由兵團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向各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委托的技術單位提供待建地核實數據包(待建地矢量數據、待建地匯總表、圖斑截圖等),并結合土地利用狀況調查圖件確定待建地供應情況級規模。(注:省級開發區待建地核實暫不開展,由兵團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處與部規劃院對接確認圖斑提取要求后在統一通知)
八、數據審核
各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調查完成的數據成果匯交到兵團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由兵團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對數據質量進行抽查檢查,重點對數據完整性、數據邏輯關系及異常數據等進行核實,對異常數據要反饋調查單位進一步檢查核實。并匯總形成兵團數據庫。
九、土地集約利用程度評價
第一類國家級產業園批準范圍土地集約利用狀況評價工作由部規劃院負責。
第一類省級產業園批準范圍土地集約利用狀況評價工作由各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確定的技術單位負責。
(一)開發區評價類型劃分
按照《規程》要求,根據批準范圍的工礦倉儲用地和住宅用地占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的比例狀況,將開發區劃分為工業主導型和產城融合型兩類。
(二)土地集約利用狀況評價
針對第一類省級產業園批準范圍開展土地集約利用程度評價。評價指標體系見附件4。指標理想值確定、指標標準化方法執行《規程》規定。指標權重值統一由部測算并下發。
十、成果要求
本次調查評價成果數據庫主要包括產業園調查評價空間數據、表格數據、圖件成果、文件資料匯編、調查評價成果報告等。各省提交省級匯總分析報告及開發區集約利用狀況評價公示方案。
(一)成果內容
1.產業園調查評價空間數據
各類產業園均需提供范圍邊界。第一類產業園、第三類產業園還需提交批準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狀況空間矢量信息??臻g數據統一采用CGCS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
2.產業園調查評價表格數據
各類產業園按照本方案要求填寫的各類數據表格。
3.圖件成果
各類產業園均需提供產業園范圍示意圖(見附件5)。第一類產業園、第三類產業園還需制作提交批準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狀況圖(I)——按建設狀況劃分、土地利用狀況圖(II)——按供應狀況劃分,編制參照《制圖規范》要求。
4.產業園證明文件等資料匯編
各類產業園對于調查過程中收集到的產業園設立證明材料、其他相關圖件、文件材料等,進行規范化和數字化處理,匯集成冊。
5.產業園調查評價成果報告
產業園調查評價成果報告包括工作報告、技術報告、專題分析報告等。產業園調查評價工作的省級主管部門應會同省級技術支撐單位,匯總全省情況,完成省級成果報告。各產業園根據情況自愿編制產業園調查評價成果報告。
(1)工作報告
工作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本次調查的工作目的和意義、工作依據、任務與內容、技術思路、工作組織、技術方法和過程總結、人員構成、經費使用情況、成果檢查情況、工作成果、經驗以及相關建議等。
(2)技術報告
技術報告包括園區整體情況、評價范圍、基礎資料的有關說明、評價技術路線與方法、用地調查分析、集約程度評價與分析、綜合結論分析、成果應用及政策建議,以及評價工作中有關特殊情況的說明等。技術報告可參照《規程》要求編制,應反映出各類產業園調查評價特點,重點分析產業園現狀及土地集約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加強管理的政策建議。
6.2021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狀況評價公示方案
兵團自然資源局將根據評價結果所形成的兵團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狀況評價進行公示。內容包括參評開發區分管理類型和評價類型的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利用情況、土地節約利用狀況、以及省級開發區綜合排名。
(二)成果提交形式
調查評價成果提交由審核軟件生成的mdb格式電子文件;成果報告提交word格式的電子文檔;各產業園區基本數據提交excel格式電子文件,圖件提交shp和jpg 格式電子文件,園區范圍坐標提交txt格式電子文件;證明文件掃描件提交pdf格式電子文件。
附件1.
產業園名錄
序號 | 名稱 | 類型 | 所在行政區位置(到區、縣) | 園區聯系方式 | 備注 |
1 | |||||
2 | |||||
3 | |||||
注:
1.“類型”填寫一類A、一類B、二類或三類。一類A為國家級開發區,一類B為省級開發區;
2.“位置”填寫產業園或開發區所在區、縣名稱。
附件2.
第一類產業園批準范圍土地集約利用狀況數據調查表
表 F.1 開發區基本信息調查表(Ⅰ)
項目 | 內容 | 備注 |
開發區名稱 | ||
開發區級別 | ||
開發區審批類型 | ||
開發區設立時間 | ||
開發區審批單位 | ||
開發區管理機構 | ||
開發區管理機構地址 | ||
開發區主導產業 | ||
開發區依法審批土地總面積(hm2) | ||
資料來源: |
表 F.2 開發區基本信息調查表(Ⅱ)
項目 | 批準范圍 |
開發區評價面積(hm2) | |
開發區四至范圍 | |
開發區評價類型 | |
土地開發率(%) | |
開發區常住人口(人) | |
開發區已征轉土地面積(hm2) | |
開發區工業(物流)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萬元) | |
開發區二、三產業稅收總額(萬元) | |
開發區工業(物流)企業總收入(萬元) | |
開發區工業(物流)企業稅收總額(萬元) | |
注:1.開發區評價面積是指評價范圍的圖上量算面積。 7.開發區內已征轉土地面積(hm2),即截至評價時點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新增建設用地(含城市批次用地和單獨選址用地) | |
資料來源: |
表 F.3 開發區土地利用狀況統計表(Ⅰ)—按建設狀況劃分
單位:hm2、%
類別 | 編碼 | 批準范圍 | ||
面積 | 比例 | |||
開發區土地 | Z | 100 | ||
1.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 | A | 100 | ||
住宅用地 | A1 | |||
工礦倉儲用地 | A2 | |||
交通運輸用地 | A3 | |||
#其中:街巷用地 | A31 | |||
商服用地 | A4 | |||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 A5 | |||
#其中:公園與綠地 | A51 | |||
其他城鎮建設用地 | A6 | |||
2.未建成城鎮建設用地 | B | 100 | ||
已建成農村建設用地 | B1 | |||
#其中:已建成農村工礦倉儲用地 | B11 | |||
其他未建成城鎮建設用地 | B2 | |||
#其中:已達到供地條件的其他土地 | B21 | |||
未達到供地條件的其他土地 | B22 | |||
3.不可建設土地 | C | 100 | ||
河湖及其蓄滯洪區土地 | C1 | |||
自然、生態保護區土地 | C2 | |||
其他不可建設土地 | C3 | |||
注:數據為截至評價時點數據。 | ||||
資料來源: |
表 F.4 開發區土地利用狀況統計表(Ⅱ)——按供應狀況劃分
單位:hm2、%
類 別 | 編 碼 | 批準范圍 | ||
面積 | 比例 | |||
開發區土地 | Z | 100 | ||
1、已供應國有建設用地 | D | 100 | ||
劃撥土地 | D1 | |||
有償使用土地 | D2 | |||
#其中:有償使用且未到期土地 | D21 | |||
有償使用且已到期但未處置土地 | D22 | |||
2.尚可供應土地 | E | 100 | ||
尚可劃撥土地 | E1 | |||
尚可有償使用土地 | E2 | |||
#其中:尚可供應工礦倉儲用地 | E21 | |||
其他尚可有償使用土地 | E22 | |||
3.不可供應土地 | F | 100 | ||
注:數據為截至評價時點數據。 |
表F.5 開發區閑置土地統計表
單位:hm2、%
類 別 | 編碼 | 批準范圍 | |
面積 | 占已供應國有建設用地比例 | ||
閑置土地 | G | ||
注:數據為截至評價時點數據。 | |||
資料來源: |
表F.6 開發區建筑工程狀況統計表
單位:hm2
項目 | 批準范圍 |
總建筑面積 | |
建筑基底總面積 | |
工礦倉儲用地上的總建筑面積 | |
工礦倉儲用地上的建筑物構筑物基底、露天堆場 | |
注:1.數據為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內的數據。 | |
資料來源: |
附件3.
各類產業園實際管理范圍土地集約利用狀況數據調查表
產業園名稱: | 類型 | ||
類 別 | 項 目 | 實際管理范圍 | |
用地狀況數據 | 土地總面積(hm2) | ||
已達到供地條件的土地面積(hm2) | |||
已供應國有建設用地面積(hm2) | |||
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面積(hm2) | |||
工礦倉儲用地面積(hm2) | |||
住宅用地面積(hm2) | |||
不可建設土地面積(hm2) | |||
閑置土地面積(hm2) | |||
社會經濟數據 | 常住人口(人) | ||
工業(物流)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萬元) | |||
二、三產業稅收總額(萬元) | |||
開發區工業(物流)企業總收入(萬元) | |||
開發區工業(物流)企業稅收總額(萬元) | |||
建筑工程數據 | 總建筑面積(萬m2) | ||
工礦倉儲用地總建筑面積(萬m2) | |||
建筑基底總面積(萬m2) | |||
工礦倉儲用地建筑物構筑物基底面積、露天堆場和露天操作場地面積(萬m2) | |||
注: 1.“類型”填寫一類A、一類B、二類、三類。一類A為國家級開發區,一類B為省級開發區; 2.數據為截至評價時點數據。 |
附件4
表1 工業主導型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表
目 標 | 子目標 | 指 標 | 指標屬性 |
土地利用狀況 | 土地利用程度 | 土地開發率 | 正向相關 |
土地供應率 | 正向相關 | ||
土地建成率 | 正向相關 | ||
土地待建率 | 負向相關 | ||
用地結構狀況 | 工業用地率 | 正向相關 | |
土地利用強度 | 綜合容積率 | 正向相關 | |
建筑密度 | 正向相關 | ||
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 | 正向相關 | ||
工業用地建筑系數 | 正向相關 | ||
用地效益 | 產業用地投入產出效益 | 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 | 正向相關 |
工業用地地均稅收 | 正向相關 | ||
管理績效 | 土地利用監管績效 | 土地閑置率 | 負向相關 |
表2 產城融合型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分析指標
目 標 | 子目標 | 指 標 | 指標屬性 |
土地利用 狀況 | 土地利用程度 | 土地開發率 | 正向相關 |
土地供應率 | 正向相關 | ||
土地建成率 | 正向相關 | ||
土地待建率 | 負向相關 | ||
土地利用強度 | 綜合容積率 | 正向相關 | |
建筑密度 | 正向相關 | ||
用地效益 | 綜合用地效益 | 綜合地均稅收 | 正向相關 |
人口密度 | 正向相關 | ||
管理績效 | 土地利用監管績效 | 土地閑置率 | 負向相關 |
附件5:
產業園范圍示意圖
備注:圖件編制參照《制圖規范》,其中開發區批準范圍邊界用紅色實線示意,實際管理范圍邊界用黃色虛線示意。
附件6.
兵團級以上開發區(園區)統計表
序號 | 師域 | 開發區名稱 | 級別 | 開發區批準面積 | 實際管理范圍面積 |
1 | 第一師 | 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國家級 | 1350 | 2398.12 |
2 | 新疆阿拉爾臺州產業園區 | 省級 | 978.36 | 978.36 | |
3 | 第二師 | 第二師鐵門關經濟工業園區 | 省級 | 1032 | 1032.38 |
4 | 第三師 | 第三師圖木舒克工業園區 | 省級 | 2697.6 | 3680 |
5 | 兵團草湖產業園 | 省級 | 1000 | 996.23 | |
6 | 第四師 | 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 | 國家級 | 1000 | 999.79 |
7 | 兵團霍爾果斯口岸工業園區A區 | 省級 | 1660 | 1660.28 | |
8 | 兵團霍爾果斯口岸工業園區B區 | 省級 | 3651 | 3651.3 | |
9 | 第四師金崗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 省級 | 1500 | 1500.03 | |
10 | 第五師 | 第五師雙河市荊楚工業園區 | 省級 | 1237.89 | 1238.76 |
11 | 第六師 | 新疆五家渠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國家級 | 1480 | 5122.29 |
12 | 五家渠工業園區 | 省級 | 6896 | 9010.88 | |
13 | 五家渠青湖生態經濟開發區 | 省級 | 2093.63 | 2093.63 | |
14 | 第七師 | 第七師奎屯天北新區工業園區 | 省級 | 2115 | 2115.46 |
15 | 第七師五五工業園區 | 省級 | 4303 | 4303 | |
16 | 第八師 |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國家級 | 2110 | 2110.108 |
17 | 石河子北工業園區 | 省級 | 3120 | 3120 | |
18 | 石河子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 | 省級 | 2030 | 2030 | |
19 | 十戶灘新材料工業園區 | 省級 | 1484.3 | 1484.3 | |
20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國家級 | 25.96 | 25.96 | |
21 | 第九師 | 九師巴克圖工業園區 | 省級 | 1240.74 | 1240.74 |
22 | 第十師 | 第十師北屯工業園區 | 省級 | 2339.23 | 2339.23 |
23 | 第十師屯南工業園區 | 省級 | 1025 | 1025.01 | |
24 | 第十二師 | 新疆兵團準東產業園區 | 省級 | 3280 | 3282.85 |
25 | 兵團烏魯木齊工業園區 | 省級 | 3181 | 3702.3 | |
26 | 第十三師 | 新疆兵團哈密二道湖工業園區 | 省級 | 4094.53 | 4094.46 |
27 | 第十四師 | 北京皮墨工業園區 | 省級 | 770.08 | 770.08 |
28 | 建工師 | 兵團新型建材工業園區 | 省級 | 300.19 | 300.97 |
附件7.
兵團級2020年開發區整合后開發區(園區)統計表
序號 | 師域 | 開發區名稱 | 級別 |
1 | 一師 | 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國家級 |
2 | 二師 | 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3 | 三師 | 喀什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 | 國家級 |
4 | 圖木舒克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
5 | 草湖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
6 | 四師 | 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 | 國家級 |
7 | 可克達拉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
8 | 五師 | 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9 | 六師 | 五家渠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國家級 |
10 | 七師 | 胡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11 | 天北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
12 | 八師 | 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國家級 |
13 | 石河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國家級 | |
14 | 九師 | 巴克圖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15 | 十師 | 北屯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16 | 屯南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
17 | 十一師 | 兵團新型建材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18 | 十二師 |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19 | 十三師 | 新星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20 | 淖毛湖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 |
21 | 十四師 | 昆玉經濟技術開發區 | 兵團級 |